基于生本课堂的小组活动过程性评价初探

──以《历史与社会》为例

人教网

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本校学情调查,发现学生期待丰富课堂活动体验。依据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关注生本课堂小组活动,建立和完善适合多种课型的程性评价体系,在课堂小组活动评价方面,主要通过小组间竞赛量化评价和组内合作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方面,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分别设计了地理课型、历史课型、综合课型等不同的学习目标评价量表,既体现分科性,又体现《历史与社会》综合性。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质量反馈,课堂活跃度和学习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组活动;过程性评价

随着温州市初中课堂教学变革的不断推进,自上而下展开生本课堂的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传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小组活动为主)主动学习知识。生本课堂能否体现高效,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否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文着重讨论生本课堂中小组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生期待丰富课堂活动体验

传统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略显呆板,与初中生活跃的心理特征不相符。对我校各级段进行的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期望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图1中可知,相对于教师讲授,学生更加喜欢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因为它们能够体现“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显然从学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能够获得跟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生本课堂实践中,如何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对于课堂小组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是生本课堂有效度的重要保障。

二、小组活动过程性评价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评价的内容也不是学生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等。

三、小组活动过程性评价设计方案

生本课堂的核心是小组活动与展示环节,它抛弃了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结果性评价,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一套集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动态的,个性化,高层次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一)在课堂小组活动评价方面

1.组间竞赛量化评价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为5-6人固定。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自主学习,组内讨论,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如表1所示:

1:课堂活动量化评价表

组序

环节

总分

自主学习

组内讨论

小组展示

点评

1

2

3

4

5

6

自主学习:学生个人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积1分,小组完成积6分。

组内讨论:组内学生均参与讨论,则积6分,少一人则扣1分。

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小组完成展示,根据学情分别积642分。

点评:学生发言,答对问题则小组积2分,答题不完整则积1分。

课堂小组活动积分的目的,是引入团队竞争机制,把个人与团队联系在一起,形成组内合作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活动积极性,并适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2.组内合作自我评价

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变化,在小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存在疑惑等。例如在《隋的兴亡》课堂导学案中加入了学生小组活动自我评价表,如表2所示:

2:学生小组活动自我评价表

活动效果评价[1]

班级八(7)班组名二蛋组姓名金冰蕾

活动课题

《隋的兴亡》

本人分工

收集隋炀帝相关史料,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历史功过。

活动完成情况

好(√) 一般(  )  有待提高(  )

参与小组讨论发言

经常(√) 偶尔(  ) 不发言(  )

参与同学合作

主动合作(√)被动合作(  )不合作(  )

小组纪律情况

好(√)一般(  )有待提高(  )

学习出现的困难\克服

评价开凿大运河观点难以把握;与小组同学讨论

本课最大的收获

评价历史事件应该从多角度评价

教师点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的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小组活动不仅要关注学习效果,也要关注学习活动过程。“表2”分为:活动效果和教师点评两项内容,活动效果是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因为在学生课堂活动中,起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的作用,所以评价标准也没有那么详细。“教师点评”虽然不属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但是教师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但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在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方面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课堂活动评价点也竟不相同。地理知识重视读图能力,人地关系等基本地理素养;历史知识注重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的培养;有时还要体现史地综合的特点。

1.地理课型:重视学生基本地理素养的评价

在《历史与社会》地理课型的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的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包括了解基本概念,地理学习方法,读图能力,人地关系思想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实现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三位一体。

3:地理课型学习目标量化评价表

课题

《气象万千》

评价

基本概念

我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差别。

3

地理学习方法

我能绘制月均温表与月降水量表。

3

我能通过地图叠加法,读懂气温降水图

2

读图能力

我能通过气温降水量图说出气候特征

1

我能说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2

人地关系思想

我能说出地中海沿岸旅游业兴盛的自然原因

3

我能说明冰岛上民居特色与气候关系

3

史地综合

(若有体现则呈现要求)

总分17/21

备注:0123记分,3代表完成能,0代表完全不能。

例如:在学习《气象万千》时,为了让学生读懂“气温降水图”,可以给出表格数据,让学生小组活动绘制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然后用图表叠加法,突破难点。

4:温州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温

8.4

9.2

12.3

15.2

17.8

22.4

28.3

28.6

22.2

21.2

16.7

11.8

降水mm

48

61

75

145

187

374

282

355

122

65

42

65

2:温州各月均温折线图

3:温州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可从学生绘出的折线图和柱状图中得到如下评价信息:学生运用数学坐标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对绘制图表的方法和要领了解的程度;学生对图表的功能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正确程度等。

2.历史课型:重视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历史与社会》历史课型的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的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看待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5:历史课型学习目标量化评价表

课题

《隋的兴亡》

评价

基本概念

我能说出隋朝以前的朝代更替顺序

3

历史学习方法

我能分类概括隋朝兴盛的表现

3

我能纵向联系对比秦朝和隋朝

3

历史思辨能力

我能分析隋文帝统一天下的意义

2

我能多角度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2

我能辩证的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

我能我能辨证的评价历史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2

历史观

我能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史地综合

我能读图说出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及连通的水域

3总分21/27

3.史地综合课型:重视学科综合性特点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历史与社会》,过程性评价的维度也就比较多,但过程性评价应该牢牢抓住不同学科的核心方法和思想即可。比如在七年级《走访原始农业聚落》的小组活动中,结合课文P101-102,说一说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人们生产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我国原始农业聚落

相同点: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不同点:

生活区域

自然环境特

建筑形式

主要农作物

制作陶器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气候干燥河流少

半地穴式

彩陶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气候湿润河流多

干栏式

稻谷

黑陶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

河姆渡聚落干栏式民居说明: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降水丰富,稻谷遗存说明当时已经种植水稻,生活使用陶器,从黑陶图案中可以发现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驯养牲畜。

半坡聚落半地穴式民居说明: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比较寒冷干燥,人民已经学会了制作鱼钩来捕鱼,能够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与对话,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对实物资料研究来获得历史信息,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能否注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评价学生能否运用史地综合的思维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作为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培养。比如:在《红松之乡》中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观看在《规则的演变》和《中国式过马路》中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具有了遵守社会规则的责任感;在《南京大屠杀》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同胞,犯下滔天罪行的愤怒,深刻反思历史教训,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通过观察,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手段评价学生,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例如:

(1)人是最重要的,自然界是为人类服务的”,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B.不清楚C.大体同意D.非常同意

(2)“下一代肯定会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现在不必为环境问题操心”

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B.不清楚C.大体同意D.非常同意

(3)“环境保护是国家大事,与个人无关”,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B.不清楚C.大体同意D.非常同意

(4)你是否愿意义务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A.非常愿意B.大多数参加,我也参加C.没想好D.不愿意

(5)当你看到大街上有人乱丢水果纸、空易拉罐、废纸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A.当场站出来劝队B.虽然觉得不对,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

C.只要自己不乱丢就行了D.因为自己经常这样做,所以觉得很正常[2]

(三)在学生评价语言方面

评价是目标和表现一致程度的确认,这一定义到现在依然是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所以教师课堂评价应当是基于过程评价的。如果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单一标准,无疑会丧失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点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例子中看出来:

课题:《丝路明珠》

目标取向评价中的师生对话

过程取向评价中的师生对话

教师:(图片)新疆为什么如此干旱?学生:新疆属于中高纬度地区。教师: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学生:不清楚。

教师:那你回答不准确,请坐。学生:……

教师:(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气候很干旱?

教师:你们知道可能的原因吗?

学生甲:可能位于内陆地区。

学生乙:可能纬度比较高。

学生丙:可能地形有影响。

教师:接下来,通过小组活动分析是否

如同学们的答案一致。

四、小组活动过程性评价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生本课堂中,由于小组活动过程性评价机制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小组内部互帮互助,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举手发言和小组展示都有很大的进步。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质量方面与传统课堂进行参照对比数据如下:

5:课堂观察统计表

6:作业质量对比统计

(二)体现学生多元智力发展需要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多以考试分数为唯一依据。生本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系集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三位于一体。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不但获得了更多、更扎实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交往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信心,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充满了乐趣。

五、总结与疑惑

综上所述,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为主、学为辅”的倾向。从“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出发,建立健全生本课堂小组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以保证课堂教学变革在形式上符合学生需要,在教学效果上达到高效。从现阶段反馈的学情来看,学生的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发言更加积极,讨论更加主动,语言表达越来越流畅,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过程性评价缺乏一定可测量的标准,评价的结果难以整合与统一呈现,比如评价的数据收集和判断标准可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虽然过程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但是评价的强度是难以把握的,过轻则寥胜于无,过重则很容易导致评价的过于频密繁琐,直至学生和教师不堪其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志伟.地理主题活动与过程性评价[J].地理教学,2010,(2).

[2]袁孝亭,王向东.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

 

点击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

所属企业信息查询邮箱:peppublic@pep.com.cn

版权所有 :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联系我们   |   010-58758866   400-810-5788